大腸癌成因
大腸癌成因

深入解析大腸癌成因

深入解析
大腸癌成因

早檢早知 家人放心

大腸癌是全世界第三常見的癌症,約佔所有癌症病例的10%,它也是全世界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。大腸癌主要影響年長人士,大多數病例在50歲及以上,但有研究顯示大腸癌的趨勢正在年輕化。了解大腸癌的成因對於預防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。

什麼是大腸癌?

什麼是大腸癌?

大腸全長約1.5公尺、粗5~8厘米,由盲腸、結腸和直腸組成,其中結腸又分為升結腸、橫結腸、降結腸和乙狀結腸。其功能是進行蠕動,將腸道內消化物輸送到直腸,及分段運動,將食物和消化酵素混合以促進消化和吸收。

大腸鏡檢查_封面圖

從該區域的表面黏膜
發展而來的惡性腫瘤稱為「大腸癌」

從該區域的表面黏膜
發展而來的惡性腫瘤稱為
「大腸癌」

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。在2020年,大腸癌新症共有5,087宗,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4.9%。

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,第1、2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高達87%以上,但若發現太晚,第4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只有9.3%左右。

大腸癌分期

0期

1期

2期

3期

4期

大腸癌成因有哪些?

大腸癌成因有哪些?

年齡趨勢

基本上,隨著年齡的增長,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。對於其他癌症也是如此。尤其50歲以上是罹患大腸癌年齡的常見區段,不論性別都建議定期接受癌症篩查和腸胃鏡檢查。
 

生活方式

  • 飲食方面:大量食用牛肉、豬肉和羊肉等紅肉、火腿和香腸等加工肉類、低纖維和高脂肪飲食

  • 生活狀態:吸煙、酗酒、肥胖、缺乏運動

遺傳學

如果直系親屬患有大腸癌或瘜肉,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。
 

大腸癌症狀須注意

大腸癌症狀須注意

大腸癌在早期階段的症狀很少,疾病往往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發展,在許多情況下,發現並表現出這些症狀的大腸癌可能是晚期。 其中最常見的是便血。如果您的糞便中有明顯的血液或您的糞便隱血檢測呈陽性,請務必進行大腸鏡檢查。

大腸鏡檢查

大腸鏡檢查是插入一條柔軟並附有鏡頭的細管來觀察大腸黏膜。可以準確地確定病變的位置、狀況和範圍,甚至可以檢測到很小的病變。 如果有可疑病變,可以使用大腸鏡採集組織並進行病理檢查。此外,有癌症風險的瘜肉和早期癌症等都可以當場切除。
目前,它是於早期可準確檢測大腸癌等大腸疾病最有用的檢測方法。

大腸鏡可以看到什麼?

大腸鏡可以看到什麼?

1. 腫瘤性疾病

  • 腸癌
  • 大腸瘜肉

2. 發炎性疾病

  • 潰瘍性腸炎、克隆氏症
  • 缺血性腸炎
  • 傳染性腸炎
  • 結腸憩室炎
  • 直腸潰瘍

保護腸道健康,預防潛在風險

保護腸道健康
預防潛在風險

Share:

Facebook
Twitter
Pinterest
LinkedIn
On Key

相關文章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獲得最佳體驗。了解更多